紅色木門與錯落的竹籬笆,空氣中瀰漫的臘肉香,隔壁大媽的打罵聲,中華商場訂作的泛白緊身卡其制服與抝折的大盤帽,翹課的冬日午後,加上馬子哭喪的臉與彈子房的喧鬧,構成了一幅60年代眷村的成長風情畫。出身自敦化南路底的成功新村,庶民化的成長歷程,讓王夢麟以獨樹一格的歌唱表現方式及創作才情屹立於民歌歌壇。由於很早就出社會工作協助家計,直率、務實的爽朗個性,使其在主持及演戲的表現上得以悠游自在,游刃有餘。多年的歷練,不僅造就一身說學逗唱的真本事,更充份展現一份笑看人生的真性情。和出身自校園的民歌手出世的純淨表現截然不同,王夢麟略帶暖意的嗓音特質與自然散發的市井氣息,更能貼近普羅大眾。不管是較為戲謔的演唱方式,或是觀察社會現象後所激發的創作作品,王夢麟總能貼切的將小人物的心聲轉化成為大社會的真實縮影,進而打動聽眾,引起共鳴。
繼「阿美阿美」後,出版於1980年的「一家歡樂百家愁」(打秋風),是王夢麟的第二張個人專輯。這張唱片收錄了多首民歌時期極受歡迎的暢銷作品,像是〈廟會〉、〈木棉道〉、〈獻給父親〉、〈古國今昔〉以及〈雨中的故事〉等。其中〈廟會〉、與〈古國今昔〉兩首歌曲曾被木吉他合唱團改編成為〈新的組合〉,收錄在1982年出版的同名專輯,因此有許多聽眾常誤以為這兩首歌曲是木吉他所原唱。不過〈雨中的故事〉一曲則恰好相反。這首由簡維政創作,袁芳演唱,原收錄在金韻獎第六輯中的小品,以淺白的詞意,描繪青春時期愛戀的酸甜,在王夢麟重新演唱後,則仿若男子的真情告白。而由賴西安作詞,陳輝雄譜曲的〈廟會〉以及洪光達/馬兆駿的作品〈木棉道〉,均是民歌巔峰時期的經典代表作。其中〈廟會〉以鮮活的詞句,描繪台灣傳統的民俗風情。這份熱鬧歡愉的喜慶氛圍,是賴西安借此主題,書寫台灣在70年代末期由於經濟起飛,社會型態從農業轉型為工商業社會,人口因而大量外移至都會區,僅能藉由廟會的舉行,遊子才得以返鄉與家人團聚的一種感懷。背後的意涵,是傳統大家庭結構的崩毀,城鄉發展不均以及鄉土民俗的消逝。惟這樣的企圖,卻被當時的審查制度認定有倡導迷信之虞,而禁止在廣電媒體上播放,僅管如此,〈廟會〉一曲仍在傳唱下而大受歡迎。至於〈木棉道〉一曲,則紀錄著馬爺年少時的愛情故事。當年馬兆駿每次送女友回家時,總會經過國父紀念館。其見到光復南路上盛放的木棉,而心有所感,遂寫下了這首充滿懷想的歌曲。在王夢麟的詮釋下,也讓情愛的緣起緣滅,如花開花謝般的無奈與命定,有了曾經擁有的一絲暖意。至於和〈小草〉一曲有同工之妙的〈古國今昔〉,則與專輯中其它歌曲曲式截然不同。定音鼓和法國號的力道,恢宏了此曲的氣勢,而故國情懷的喟嘆,也忠實的反應了70年代末期的時代氛圍。
本張專輯同時也收錄了多首王夢麟的真情創作。承襲〈阿美阿美〉及〈雨中即景〉一貫的恢諧風格,〈一家歡樂百家愁〉(打秋風)及〈石油漲價的那天〉,是世井小民面對紅包亂炸的陋習,以及計程車司機面臨百物齊漲的無奈心聲;而〈十九歲那年〉刻劃迷失的成長經歷,和〈感懷〉中似水華年的追憶,都是王夢麟一頁頁的青春日記。至於〈獻給父親〉和收錄在第一張專輯中的〈母親我愛你〉兩首歌曲,則是王夢麟感念養育親情的雙子之作,情意極為真摯感人。除了王夢麟的創作外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〈爺爺請戒煙〉一曲,透過特殊童音聲效的搭配,呈現孫子力勸爺爺戒煙的苦心與情景,編曲的巧思,也讓這首王夢麟擅長的歌曲類型創意滿分。
年復一年燃燒的木棉花,隨季節的消逝靜靜地散落在車水馬龍的路上。如此的盛夏儀式,總和盛放的青春身影交錯,留下滿盈的回憶。僅管韶光易逝,奔跑在眷村巷弄間的狂涓少年,也已兩鬢斑白,但洶湧如波濤般的記憶花影,總隨著王夢麟溫暖的歌聲,灼熱那段曾有過的精采。
曲目
1.一家歡樂百家愁(打秋風)
2.廟會
3.十九歲那年
4.牽著你的手
5.凝喚
6.木棉道
7.獻給父親
8.古國古昔
9.石油漲價的那天
10.感懷
11.雨中的故事
12.爺爺請戒煙